心得分享

基本佛學
基本佛學(103/8/25)
何為緣?一般人所說的機會(機緣)可遇不可求,在人生中往往剎那間機緣就消失,若沒能及時把握住,往後將可能再也遇不到,或者再遇到,卻又因某種原因而錯失良機。
例如我自己,我母親林鳳珠師姐多年前就想引渡我進通天門,可是我一直興趣缺缺,而我母親一直不放棄,提供許多機會讓我接觸與了解通天門,直到我開悟,師父願意收我為弟子,總算完成我的緣,這也可用「因緣際會」來形容。進來通天門的每個人因緣際會不同,有的人是為了強健身體,有的是為了修行。師父說「修行」是修正行為,將我們對行為、處事、想法有錯誤的地方改正。
修行要修三個字:「戒、定、慧」。戒的力量可以對治貪慾;定的功夫可以對治瞋恚;慧的般若可以對治愚痴。戒通常可分五戒、十善、八戒(五戒: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)。定就是禪定,心的收攝,修定的人可由靜坐著手,但靜坐不等於修定。
慧是睿智的意思,慧的產生,與戒、定有關,由戒生定,由定發慧,慧又指導持戒、修定,連環形成解脫之道,慧的來源分四類:聞慧、思慧、修慧、證慧。從聽法或閱讀而得到的智慧稱為聞慧,加以自心的思惟所得的心得稱思慧;再將自己的心得從事於實踐,所得的心得稱修慧;若能親自體驗這種心得的本來面目就是證慧。
在修行的過程中,師父曾提過自性三寶,即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。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寶,是指內心的覺、正、淨,如果是表現在日常生活、處事待人接物上,屬行為上的三寶,當六根接觸六塵,而確實不起心動念、不發生作用,達到不惑時是自性覺,沒有邪思是自性正,沒有污染是自性清淨!佛學中的(掃地功德),修行不只是當下,也為前世與來世所修,當下常聽人言現世報、生報、後報。現世報是現在做善事、惡事,今世即受果報;生報指今生做善惡,來世受福報、苦報,後報的遲早,則是取決於因緣何時成熟,只要種下業因一定受果報。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。」我們看一個人的臉有福相、慈祥、溫柔或者好兇、好難相處,這就是相由心生,相隨心轉。如果一個人心清淨、善良,相貌會越變好;如果心地不善,有惡念惡行,相貌會越變越恐怖,每個人的相貌是自己造就的。有的人臉寫著福氣,有的帶著旺夫。
※世人可分三品:
時常損人利己,心靈落滿灰塵,眼中多有醜惡,此乃人中下品(地獄);偶爾損人利己,心靈稍有微生,恰似白璧微瑕,不掩其輝,其乃人中中品(畜牲);終生不損人利己者,心如明鏡,純淨潔白,為世人所敬,此乃人中上品(聲聞)。修行再深層些可言修道,修道人的原則要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、善心,不聽人道是非,古言:「來言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」輕易相信傳聞,是愚痴沒有智慧,必受其害,有些人來傳聞某人、某事,不管有意無意,我們應立刻讓他停止說下去,不聽不受汙染。
我們總希望一生中,心裏都是一片善意,真誠無偽,永遠感念別人對我們的恩德,念人之善,不念人之惡;感人之恩,不怨任何人!若隨是非之人說起是非事,引起自己心中的怨火,是會燒毀自己的功德,培植樹林若長得快,約要幾十年才能長成,但一把火就能燒光,同樣若勤修戒、定、慧,培植功德林,但因瞋恚之火,一發脾氣就燒光,臨終時一發脾氣就全完了!福德燒不掉,但功德很容易毀掉,功德難修而易失。「瞋是心中火,能燃功德林,欲行菩薩道,忍辱護真心。」
跟各位師兄姐共勉之!
 
 
《修道人的原則》:
福莫享盡,要留餘德;勢莫使盡,要留餘力;
話莫說盡,要留餘地;事莫做盡,要留餘路;
情莫散盡,要留餘韻;心莫用盡,要留餘量。
 
 
遠離顛倒妄想,才能觀人自在;
遠離分別臆測,才能觀境自在;
遠離執著纏縛,才能觀事自在;
遠離五欲塵勞,才能觀心自在。
 
 
《修行》
寡言者未必是愚痴;利口者未必是聰明;
自尊者未必是傲慢;承順者未必是忠誠。
 
 
《心念的力量》
一個人心念變了,德行就變了,德行變了,氣場就變了,氣場變了,風水就變了,風水變了,運氣就變了,運氣變了,命運就變了,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,厚德載物。相由心生,境由心轉。
人心生一念,天地盡皆知,
善惡若無報,乾坤必有私,
有些人,似荷,只能遠觀;
有些人,如茶,可以品;
有些人,像風,不必在意;
有些人,是樹,值得依靠;
    一切皆緣,人生就是一場修行,修的就是一顆心,心柔順了,一切就完美了!